金博体育入口

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澳大利亚《华廈商报》第841期)
来源: 2024-04-21 18:03:46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和印尼《国际日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龙报》、《中希时报》、《华廈商报》、《国际日报》分别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赋能“宣纸+” 墨韵生万变

宣纸,中国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底,《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不断赋能“宣纸+”,玉版墨韵代代流淌,再生千变万化。

从“一株兰”到“一张纸”

非遗技艺齐荟萃

淅淅沥沥的春雨,打湿了泾县的层层山峦,好似笼上了纱。走入雨幕掩映下的丁家桥镇一隅,悟草阁草本瓷青纸坊里,杨玉杰正忙碌地穿梭在染缸前。只见他从染缸里轻轻提起五张纸,纷纷晾在横杆上,纸张略现天青色。

“据《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记载,兰草中,山兰等几种可用于染色。”杨玉杰告诉记者,“制作瓷青纸100多道工序,是在原纸的基础上使用提浸法,反复浸染氧化20余次,才可成色。”

“深如女发兰膏罢,明似山光夜月余。为染溪藤三百个,待渠湔拂一床书。”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一诗中如此写道,对瓷青纸的推崇喜爱可见一斑。

瓷青纸又名绀青纸、青藤纸、鸦青纸等,是用靛蓝染成,因色泽新鲜时与宣德青花瓷相似而得名。表面一般用泥金写字其上,或将金粉散于胶水中写成金字,色彩明丽。

“瓷青纸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有目共睹,却失传已久。从2010年开始,我尝试复制该技艺,最难的就是记载工艺流程的文献少,而且明清时期瓷青纸是官方制造,民间没有流传。”杨玉杰告诉记者,为了寻求突破瓶颈,他翻阅了各类典籍寻找蛛丝马迹,研究中医药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习了相关专家的显微形态分析,在不断试错中上下求索。

“人间正道是沧桑,负重也须前行。从年头到年尾,我都精心呵护染缸,如关爱自家老人,不停尝试染色技巧,不敢怠慢。”杨玉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他成功复制了瓷青纸制作技艺,2018年“明清瓷青纸复制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生产瓷青纸,最高峰也只能上午、下午各五张,加上天气等原因,年产量一两千张。”杨玉杰给记者算了笔账,他说,“瓷青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了县级非遗项目,一次性奖励1万元,传承人申报也正在走程序,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记者了解到,泾县在全省率先编制发布非遗“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全市率先实施非遗扶持奖励办法、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开创了县级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新局面。去年9月29日,第六批宣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公布,泾县瓷刻制作技艺、宣纸折扇制作技艺、泾县皮纸制作技艺、古籍装帧等共9个项目入选。

从“一张纸”到“一册书”

产业链条重延伸

“企业拥有的‘古籍装帧技艺’去年入选了市级非遗,我们也很激动!”安徽三希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光兰告诉记者。走进“三希堂”线装文化园,徽派建筑古色古香,整套《四库全书》线装复制版排满一个独立展厅,让人心神震荡。翻开一册扉页,“文渊阁宝”的红印格外醒目。“我们将此书复制出来,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巨著的魅力。”陈光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希堂”线装文化园是一家集传统手工宣纸生产、传统手工线装书印制、宣纸彩印、文化创意、文旅研学、艺术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区,具有从宣纸体验到雕版文化体验、线装书装帧体验等多项功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以线装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园区。

生产车间里,记者见到了一台需人工放置宣纸进行操作的印刷机。陈光兰给记者解惑道:“这是01机,中国最早的印刷机,还是半自动的。我们线装书需要每页进行人工校对,仍然使用这种老式机器。”

印刷只是最初的环节,理料、折页、配页、齐栏、配函、穿纸钉等共计十五道工序后,一本线装书才最终成型。车间里二十余位女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别小看了小小的纸钉,也是我们一根一根手工捻合的,这是工人们的入门必修课。”陈光兰说着,拿起一张纸片,轻轻卷起旋转,不一会儿,“纸钉”就做好了。

“利用泾县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我们深入发掘国宝宣纸的魅力,开创了‘宣纸+古籍装帧’‘国宝+国宝复制’的新模式,不断延伸相关文化产品。”陈光兰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形成了从“宣纸产业”到“线装书加工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核心业务。

除了推出原大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三希堂”先后与海内外顶级文博机构和出版机构合作,影印完成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例如推出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宋版资治通鉴》《石头记古钞本汇编》等等线装复制版,其中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扶持项目、国家重点出版项目。

古籍经典不断发掘面世,不仅使久藏深宫人未识的国宝典籍重见天日,而且开辟了泾县宣纸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的新路径,使“千年寿纸”这一国宝魅力得到了进一步彰显。近年来,“三希堂”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编制了国标级“线装书装订工艺行业标准”,自主研发的宣纸彩印技术为国内领先。

从“一册书”到“一台剧”

文化服务再升级

满腔热血至诚至信,一曲悲歌无怨无悔。“问苍天,谁来拍案起?问苍天,谁亮龙泉剑?问苍天,谁招英魂归故里?问苍天,自古英雄出少年,谁擎华夏一片天?”3月15日,在泾县融媒体中心综合演播厅,皖南花鼓戏《青檀魂》中人物曹青山振臂高呼,把观众拉入了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深切感受到宣纸匠人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部以清末泾县小岭著名宣纸大师曹青山为题材的历史剧,《青檀魂》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曹青山出神入化的稀世绝技、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和心怀天下的忧国之思。该戏紧扣“宣文化”主题,凸显两大国家级“宝藏”———宣纸制作技艺和皖南花鼓戏。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记者了解到,该剧目从2021年9月开始打造,历经剧本编写打磨、导演介入、作曲舞美进入、演员排演等环节,直到去年9月,在宣城市红星礼堂进行了首演和验收。“一部戏打造出来,投入了那么多精力,观众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泾县皖南花鼓戏剧院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帮萍告诉记者,此部戏入选2022年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参加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谈起该剧创作的难点,曹帮萍有感而发。“宣纸专业性的表达、人物的塑造、服装造型的细节呈现,都是不小的挑战。就说宣纸制作技艺,需要我们演员不断领悟匠人们的动作要领,才能得其精髓。”曹帮萍说,“在服化道方面,我们也是精益求精。因为设定年代是清朝,为了艺术效果,剧团男演员都剃了光头,使形象更逼真。”

“春节以来,我们剧团到全国各地演出60余场。作为新创剧目,《青檀魂》也是我们在传统剧目演出前重点推介的剧目。”曹帮萍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泾县人,她也致力于通过多方合力打造和宣传精品剧目,唱好“宣纸文化”,近期还会去泾县小岭纸厂演出。

“熬得万般苦,捞出纸一张。宣纸制作的过程千辛万苦,非遗技艺的传承历经波折,产业链条的延伸渴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也力争尽善尽美。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不断赋能‘宣纸+’,让宣纸文化区域性保护成效显著。”泾县文化馆馆长唐飞说。(罗鑫


夜游老街赏民俗

欢快的淮河花鼓灯,在老街大门前跳起来;临街穿行的河道里,几条画舫缓缓驶过;眉目如画的女子身着古装,轻歌曼舞;老街古戏台上,一场歌舞晚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日前,记者来到颍上县管仲老街,扑面而来的是古韵浓烈、时尚浪漫的气息。

颍上是历史名人管仲的故乡,时至今日,仍流传着“管鲍分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传说。管仲老街位于颍上县新城和老城交界地带,紧邻解放路繁华商业区,是颍上县为恢复颍上古城风貌、促进旅游发展,依托老城区外城河复建的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商业街及古合院群落。

老街的街道沿外城河傍水而建,青砖灰瓦的民居、拱桥、古塔浑然一体,来到这里观光游览,仿佛有一种进入江南水乡的感觉。

街区里,各种旅游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各色小吃让人流连忘返。特色民宿带给游客的不仅是居住体验,那古色古香的清幽气质,也会让人进入慢时光里……

夜晚的管仲老街是最美的。

据颍上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同志介绍,最能反映颍上独特地域风情的,就是老街周围居民自发的文艺演出。每到晚上,这里的居民会表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颍上花鼓灯。还有居民在舞台上引吭高歌,或是演绎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在古色古香的老街逛逛,赏民俗、品美食,来颍上旅游,真是不虚此行。”从河南商丘来旅游的张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

逛老街,当然少不了美食特产。在老颍上土特产店,八里河系列、焦岗湖系列土特产等商品很受外地游客欢迎。

“管仲老街是颍上旅游线的中心纽带,北接迪沟小张庄,南联八里河,东接明清苑、滨河公园,西联五里湖、尤家花园,是联动颍上各处旅游资源、承载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形象、打造颍上全域旅游的核心载体。”颍上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同志告诉记者,管仲老街串起了颍上其他景区,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再上新台阶。(安耀武 储继明


一季度企业上市挂牌

实现“开门红”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其中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居全国第5位。截至一季度末,全省A股上市公司165家,居全国第9名。

今年3月初,合肥维天运通公司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成为港股“数字货运第一股”。该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数字化货运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数字货运龙头企业,陆续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从去年起,安徽省就启动实施了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通过开展规范化市场主体“种子引育”、区域性股权市场“苗圃培育”等“四育三提一优”行动,推进企业上市。今年以来,安徽抢抓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新增上市公司、挂牌公司等多项指标实现争先进位,进入全国前列。

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其中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居全国第5位。截至一季度末,全省A股上市公司165家,居全国第9名。全省新增过会企业6家,其中新增境内过会企业5家,仅次于江苏、广东、浙江,居全国第4位。全省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7家,居全国第5位。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新三板”挂牌公司238家,居全国第8位。(李后祥 郭羽菲


安徽洲际货运航线

开辟出口新通道

 3月28日,搭载数十吨货物的Y87417航班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起飞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作为安徽首条自营洲际远洋航线,合肥至阿姆斯特丹目前已执飞25个班次,运输货量约4300吨。截至目前,除跨境电商业务外,航班已服务数十家合肥本地生产型企业货物进出口,涉及货值约3.4亿元。

合肥至阿姆斯特丹航线采用全货机机型执飞,飞行约14个小时后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主要运送的出口货物包括跨境电商货品、生活用品、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品类。阿姆斯特丹是荷兰首都,也是欧洲地区重要的经贸交流门户。合肥至阿姆斯特丹航线的稳定运营,为合肥及周边地区构建了辐射欧洲的空中货运通道,也为合肥跨境电商企业、本地企业进出口提供支撑。

合肥市蜀山经开区蜀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现有航线资源,努力开拓新航线渠道,持续推进进出口通道建设,结合皖货市场,积极与各大本土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为本地货物提供便捷、快速的流通渠道,助力皖货出海。彭园园 季云冈


首批徽州民间文艺版权

服务站授牌

日前,黄山市召开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会议,并为首批15个徽州民间文艺版权服务站授牌。

去年11月,黄山市入选全省唯一的首批中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该市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立民间文艺资源普查小组,举办“知识产权徽客厅”等版权相关讲座,组织民间文艺代表参加上海﹑深圳文博会等展会,举办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目连戏戏曲节等文艺展演活动,实施徽剧振兴工程,激励民间文艺版权高质量创作,优化民间文艺版权全方位服务、全链条保护,促进民间文艺版权高效益运用。

截至今年2月底,该市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登记近万件,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黄山孔乙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入选省级版权示范单位。

目前,黄山市拥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6人,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4人。(吴江海


砀山水果罐头

出口快速增长

分级、切条、装罐、加汁……在安徽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给黄桃“脱胎换骨”,门外多辆大货车急等着提货。近日,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产自安徽宿州市的砀山水果罐头深受国外客户青睐,产品远销英、法、德、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当地特色产业,水果罐头出口带动了一大批种植户和村民就业。“酥梨有60%是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的,公司员工80%是周边老百姓。”安徽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经理邵慷说,“这几年公司出口量逐年递增。在海关的指导下,从备案到出口报关都很顺畅,为我们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很大帮助。”

宿州海关副关长刘志付介绍,为护航辖区特色农产品出口,组织业务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企业严格把控病虫害、农药残留、微生物监测等风险指标,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产地证小课堂”;提供“5+2”预约查验、预约出证、农食产品优先检测服务,整体通关时间压缩90%以上。去年宿州市出口水果罐头3.8亿元,同比增长30.6%。(何珂


    相关新闻

英雄联盟比赛押注 雷火电竞app入口 金博体育入口 泛亚电竞 焦点平台 雷火电竞app入口 焦点平台 澳门新萄京 火狐体育官网 澳门galaxy银河官网 金博体育入口 火狐体育全站app